羊城晚报财经评论员 戚耀琪
广东省《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》中,第九条提到加大财政金融保险支持力度。这无疑是给广东预制菜的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和造血功能。可以说,没有财政金融的支持,预制菜的发展要明显慢得多,也是和社会需求不匹配的,这一点尤其应该重视。
措施提出了,各级政府要将预制菜产业发展纳入财政支持范围,支持产业项目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。预制菜的成功,前提是基础建设和资金储备要能跟上。每个地方小打小闹的方式去做预制菜的大产业,只能把这个产业往低处去拉,导致短板处处。因此,政府就要统筹安排涉农资金,支持预制菜直供基地、田头(塘头)智慧小站等基础设施建设。建立省市县三级预制菜产业项目储备库,支持建设一批预制菜重大投资项目。
当前预制菜的研发和制作,依然是部分大企业的强项。对广大中小企业来说,一旦标准提高是很难跟进的。可是市场总是要持续升级的,这是由消费者的意识水平所决定的。陈旧的加工方式和运输效率,必然阻碍预制菜的市场规模的扩大。停留在小规模生产的预制菜企业,很容易就会被市场淘汰。在此期间,如果有潜力的企业能够得到资金帮扶,就有机会成长成大树,进而形成一片森林。这样的结果,也促进了市场的充分竞争,避免了大企业的单一垄断,而实现了各个细分市场都能得到更好的满足。
对于预制菜的规划和支持,应该是当前各级政府重点考量的方向。因为疫情管控原因,居民对于生鲜物流的依赖度已经明显提升。居民足不出户,就给传统半加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。政府有必要认真梳理区域内的优势企业,提出对生产和物流企业的帮扶名单,促成小鱼变成大鱼,从而为整个生鲜物流生态服务。这种杠杆效应,还能引发乡村振兴和农村产业升级,带动起更多的环节加入其中,社会效益可谓巨大。
各地还应该创新金融信贷服务,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供应链金融,支持金融机构为预制菜产业开发金融专项产品,降低企业融资难度和成本。组织保险机构与预制菜企业对接,推出一批面向预制菜产品、原材料质量等的专项保险产品。这些都是应有之举。预制菜企业要投入研发和生产预制菜,本身就是一种试水和谁错的过程。这个过程中,需要耗费巨大的成本,才可能走出创新之路,不落俗套,形成自己的竞争力。金融机构需要放水养鱼,看到企业的长远规划,结合企业的需求增强其造血功能,才可能推动预制菜有本质的飞跃。(更多新闻资讯,请关注羊城派 pai.ycwb.com)
来源 | 羊城晚报·羊城派
版权与免责声明:
本网站“行业资讯”板块所刊登文章,若无特别版权声明,均来自网络转载;
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,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;
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它争议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。
联系电话:18011840036;邮箱:499708785@qq.com
2023中国健康预制食品(预制菜)国际
高峰论坛暨预制菜产业博览会
2023 China Health Preprocessed Food (Prefabricated Dishes) International Forum
and Prefabricated Dishes Industry Expo
2023.6.9-11
广州·广交会展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