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隔半年,我们再次回到这个问题,预制菜,尤其是当下,瞄准C端的预制菜,什么样的品牌才能成为“真英雄”?以下三个元素,或许可以成为评判标准: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。1.时间,即长期主义。
站在品牌角度,预制菜在什么时候卖得最好?站在消费者角度,他们又会在什么时候想到预制菜?
预制菜开始升温并爆发,显然是在2022年春节期间,也正是在“就地过年”这一政策下,开始衍生出了年夜饭大礼包等预制菜产品,以及“精致一人食”等预制菜食用场景。
但显然,这仅仅是短期原因,或是特殊原因,对于真正的预制菜品牌,不能仅靠这一个时间节点,完成销售目标。
当某些特定时间,比如“就地过年”不再出现,那么对于预制菜品牌来说,他们也就需要用差异化产品,制造差异化食用场景,或是在同一食用场景下,给到更多选择。
举例来看,高端速冻米面制品品牌「乐肴居」在6月宣布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,与融资同时到来的,还有品牌及战略定位升级。
乐肴居相关负责人在7月6日的第十届中国食材电商节现场指出,随着餐饮零售化趋势增强,年轻消费群体崛起,消费者对高品质、健康产品需求增多。
「乐肴居」审时度势,瞄准C端用户,在进一步发挥服务星级酒店供应商优势的同时,借势预制菜、新人群、新渠道的兴起,重新定位,致力于为千家万户提供健康、便捷、有趣、营养的家庭早餐。
剥皮香蕉包、剥皮橘子包、鲜肉味香芋枣,都是「乐肴居」与时俱进推出的全新产品。
此外,最近半个月内,依旧有一些预制菜品牌获得融资,且与此前多为“中国味”的预制菜品牌形成了较为明显的“产品差异化”。
比如,7月中旬先后披露完成融资的两个品牌,都走起了“西式预制菜”路子。
具体来看,7月底完成D轮融资的「利和味道」,旗下预制菜品牌「朕宅」,主打品质生活的家庭场景,并围绕“全球美味”推出美式芝士牛肉卷、英国惠灵顿牛排、日式蒲烧鳗鱼等创新系列产品;
另一个在7月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的「花花食界」同样是一个西餐预制菜品牌,菜系包括泰餐、意餐、日料和创意西餐,涉及到西餐的头盘、汤品、主菜、主食、酱料等。
最后便是老生常态的问题,除了B端的大规模采购,C端市场,到底是谁在购买预制菜?
市场中,无论是提供做饭方案的说法,还是主打单身经济、精致一人食等,似乎都在传递一个信息——预制菜的目标用户,是九零后、零零后的年轻一代。但事实上,现实中消费预制菜的用户,更多还是家里掌勺的妈妈,或者阿姨。
由B端供应链品牌“叮叮鲜食”孵化的预制菜品牌「叮叮懒人菜」合伙人在接受采访时曾指出,随着第一批种子用户调研的深入,其发现,大家普遍认为的“年轻一代”根本就不是预制菜的主要用户。他们不是不喜欢预制菜,而是不喜欢做饭,不下厨,就没有购买预制菜的需求。
“喜欢预制菜的人其实是喜欢做饭的人,他们根本不考虑外卖,但是也认为洗菜、切菜、调味等环节太麻烦了,希望烹饪过程能更方便快捷些。”
显然,“年轻一代”对于预制菜的消费热情,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涨,或者说,他们的消费频次并不会太高。
同时,对于有经验的做饭老手,他们对于食材的品质、菜品口味要求也会更高,这同样也给品牌提出了更多要求。
资本烧火,但要炒香这盘菜,并让它们走进千家万户,道阻且长。
中国人口基础庞大,服务好1%的人群便是成功的机会,但那1%的人,依旧需要用高质量的产品打动他们。
“按照它过去‘抓风口’的打法,短期内它可能有所盈利,但长远来看,消费者还是只会为品质和服务买单,这对于趣店来说,还是不小的挑战。”
面对风口上的预制菜,谁是真英雄尚无定论。不过,不管是谁,都不会是那个仅仅停留在追风口阶段的人,别把预制菜变成预制“韭菜”。
点击:阅读转载原文
版权与免责声明:
本网站“行业资讯”板块所刊登文章,若无特别版权声明,均来自网络转载;
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,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;
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它争议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。
联系电话:18011840036;邮箱:499708785@qq.com
2023中国健康预制食品(预制菜)国际
高峰论坛暨预制菜产业博览会
2023 China Health Preprocessed Food (Prefabricated Dishes) International Forum
and Prefabricated Dishes Industry Expo
2023.6.9-11
广州·广交会展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