餐饮、速冻、生鲜企业均挤入预制菜赛道,其中,后者擅长的冷链运输成为冷冻预制菜类别的底层优势。
但各家依然难逃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。一模一样的商品图片、单份30元的定价门槛、一人食或家庭配餐的场景区分,以及对防腐剂、色素等食品添加剂的褒贬,都成为当前预制菜案暗自较劲的领域。
近日,产经从某招聘平台注意到,瑞幸咖啡创始人陆正耀的新创业项目“趣巴渝”,正开始招聘预制菜和到家餐食的产品/渠道总监和产品开发专家。其在职位介绍中明确提到需要候选人开发预包装食品,或有多年到家餐食/预制菜开发采销经验,并熟悉区域类餐食原材料产地与OEM资源。
产经在趣巴渝北京某试营业店铺看到,菜单以川式面条和各类小食为主。虽面条现煮,但部分配料为预先用真空包装好的产品,待后厨再加工。
餐饮企业向预制菜延伸的动向并不稀奇。包括霸蛮、和府捞面在内的餐饮品牌都已经推出自己的预包装菜品。
其中,同样是做酸菜鱼,太二走的是自热速食小火锅+常温酸菜包路线,并无冷冻鱼片销售。渝是乎则开售需冷链运输的酸菜鱼套装。而后者所涉及的冷链预制菜赛道,目前的入场者还包括安井、正大为首的速冻/综合食品企业,国联水产(300094)为代表的冷鲜企业、以及麦子妈等初创预制菜垂直品牌。
“冻品先生的菜肴制品收入高速增长,成为安井的第二增长曲线。”天风证券(601162)的一份点评安井食品(603345)的研报,曾作出如此判断。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向产经提到,预制菜的高速扩容,有此前疫情时期,用户被动式消费的原因。
产经注意到,作为川菜里口味偏麻辣有一定成瘾性的菜品,酸菜鱼预制菜当前的主流形态是整体400克左右的套装,当中鱼肉约250克。套装单份价格在30元上下浮动,比照外卖平台的大众酸菜鱼套餐单份多在25-40元范围内,“两者在事实上有一定替代属性。”朱丹蓬分析道。
而以酸菜鱼为代表的预制菜内部竞争的维度看,一人食和家庭配餐不同场景的划分、套装和只卖鱼肉的划分、黑鱼还是巴沙鱼、罗非鱼的肉质划分,以及是否含有香精色素防腐剂等添加剂的划分,都是各家差异化竞争的落点。
例如,新创品牌麦子妈推出了2-3人食的酸菜鱼,653克套装里,鱼片增加至300克,其他配料也有不同程度的加重。而最终成交价一度仅为37.3元,略高于主流的250克鱼肉装菜品30元以下的成交价。
以走一人食场景的品牌对比,叮小菜和正大的酸菜鱼套装,黑鱼和酸菜均分别是250克和100克,成交价也都在29.9元左右。御鲜锋的黑鱼250克,酸菜包略重为120克,成交价在29.6元。冻品先生同样黑鱼250克,日常成交价33元,直播间优惠则为26.3元左右。祥泰丰黑鱼250克,但酸菜包仅100克,成交价降至23元。
产品构成不同对客单价影响显著。部分只单卖鱼肉的冷鲜品牌,价格可能仅为套装一半。
产经发现,缤鲜和鲜驰两家海鲜为主的品牌,在线上店铺突出强调自己全国多地冷仓的冷链优势。所销售的250克黑鱼“免洗免浆,开袋即煮”,单价分别仅为14.9/13元。不过,两家品牌在某电商平台的酸菜鱼商品详情页内,实际使用了三张一模一样的介绍图文。而其店铺客服则直言,两家品牌没有关联。
同质化竞争风渐起,差异化定位多围绕鱼肉和添加剂做文章。
御鲜锋在宣传中称自己“精选鲜活黑鱼,不使用罗非鱼、巴沙鱼等口感不佳的且易碎的鱼类制作。”而国联水产30.7元/盒的酸菜鱼则使用罗非鱼(250克)为主料。沃成极鲜26.7元/盒的酸菜鱼套装也以巴沙鱼(350克)为主料。且黑鱼本身并不在酸菜鱼“鄙视链”的顶端。太二官网称,“认为酸菜鱼应该用鲈鱼做,选用适合的鱼肉。”
不过,产经在盒马检索发现,C端的不同鱼类单价,并未完全依照前述隐含的“鄙视链”排序。
例如,同打“盒马火锅”标签下,150克的鲈鱼片定价33.8元,黑鱼片19.9元。而鱼肉单条售卖时,500克左右的鲈鱼在20.9元左右,700克黑鱼在27.86元,700-800克左右的罗非鱼在39.8元左右。如果是不同等级,个别600克的冰鲜黑鱼叫价也可达到68元/条,与600左右定价65.8元/条的海鲈鱼相近。
“不同品种的鱼之间确实有区别。但B端选择首先是考虑产业链中加工保存的稳定,最后才会考虑价格。而且价格本身对他们的毛利也影响不大。”朱丹蓬向产经分析道。
鱼类本身的区别外,添加剂也成了各家较劲的落点。麦子妈强调自己的酸菜无色素、香精,香料包无香精、防腐剂,同时鱼片也无防腐剂。
产经由此对比各家配料表,发现色素、香精、防腐剂在预制菜中使用已相当广泛。例如,叮小菜的鱼片里添加了三聚磷酸钠等水分保持剂,酸菜鱼汁包添加了山梨酸钾和香精。正大的调料包有做防腐剂的脱氢乙酸钠,酸菜包有柠檬黄。安井冻品先生的酸菜调味酱中的配料多有苯甲酸钠等防腐剂,酸菜中则有柠檬黄、辣椒红等色素。
“《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》里并没有0色素的说法,商家声称不能代表官方对添加剂的态度。”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宏向产经表示,“添加剂的使用,只要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的范围之内,就是安全的。并一定是不添加就比添加更健康,这个要视具体情况而定。”
根据GB 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,柠檬黄在腌渍的蔬菜里最大使用量为0.1g/kg,辣椒红作为着色剂则大多是“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”。均未出现禁止添加的字眼。
各家多为试水阶段的预制菜,尚无“一锤定音”的排他概念出现,也远未到竞争终局。
版权与免责声明:
本网站“行业资讯”板块所刊登文章,若无特别版权声明,均来自网络转载;
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,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;
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它争议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。
联系电话:18011840036;邮箱:499708785@qq.com
2023中国健康预制食品(预制菜)国际
高峰论坛暨预制菜产业博览会
2023 China Health Preprocessed Food (Prefabricated Dishes) International Forum
and Prefabricated Dishes Industry Expo
2023.6.9-11
广州·广交会展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