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|
近日,京东健康获高瓴投资并上线家庭医生产品,拼多多成立健康科技公司,此前BAT也纷纷涉足大健康领域。互联网企业缘何在大健康领域加码,大健康行业未来发展如何,在目前互联网医疗还不能持续盈利的情况下又将如何突破呢?
近年来,亚健康状态在中青年群体中不断蔓延,国内公众自我保健意识不断提高,众多互联网企业纷纷“押宝”大健康产业。2014年,阿里巴巴就花了1.7亿美元的战略投资,收购了“中信21世纪”,也就是现在的阿里健康,并将美年健康(002044)、爱康国宾两大体检巨头纳入麾下,还投资了一树药业等连锁医药零售商,累计投资400亿元。
以小米等为代表的科技型企业,也试图通过互联网将大健康业务嵌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当中,同时万达也在2017年投入1500亿元成立了万达大健康产业集团。
京东也持续发力大健康行业。据悉,京东健康是京东近年来重点发力的业务领域之一,也是目前医疗健康领域估值最高的独角兽企业。经过多年的发展,京东健康已经初步建成业内最全面的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产业布局。京东健康依托“医+药”服务闭环优势,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,聚合全场景生态资源优势,全面提升医疗机构在互联网上的运营能力,使线上线下一体化更便捷、健康管理多元化更全面、数字化医疗运营更精准。
从资本角度分析,近年来“互联网+”大健康领域投融资事件频繁发生,2018年呈井喷之势,2019年“互联网大健康第一股”新氧上市更将资本市场对“互联网+大健康”的关注引向了高潮,群雄逐鹿大健康领域已成定势。
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,将为大健康行业消费者服务、机构管理、临床诊疗与学术研究等方面带来提升,为行业内信息不对称、营销成本不合理、人才稀缺三大问题提供具有突破性的解决方案。大健康行业局部已是红海,但更为广阔的蓝海亟待开拓。
珠海经济特区法治协同创新中心博士后、人工智能专家邓伟强向记者表示,互联网企业持续加码大健康行业有三个重要原因。第一是新冠肺炎疫情使人们更注重自身和家人健康,疫情期间最受欢迎的产品是在家运动的器材,疫情缓和后保健产品则受到广大人群的关注;第二发展大健康行业是内循环的必然路径。过去的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外贸,现在则靠消费,健康是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,而互联网企业投资大健康则可形成叠加效应。两者的数据互相整合,可以打造内循环的高地;第三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,加速了大健康产品研发的速度和每个阶段的成功率,降低了企业的成本,提升了消费者对自家产品的粘度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公共卫生事件期间互联网诊疗起到了巨大的积极社会效应。近期,政府又出台了一系列互联网医疗推动政策,行业进入快速发展的全新赛道。
中国经济正在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迈进,人们的需求也在从“衣食住行”向“娱教医养”转变。以美国为例,健康产业是其最大的产业,占全美GDP的17.9%。与之相比,中国的健康产业仅占GDP的6.6%。因此,参照发达国家大健康产业水平,中国的大健康产业还有极大发展空间。按照《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的目标,2020年中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超8万亿,2030年将高达16万亿。可见,中国大健康产业具有巨大成长空间,未来有望成为最大的支柱产业。
“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老百姓越来越多地关注健康领域,在该领域落子也就成为企业竞相布局的特点。”首都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肖旭对本报记者表示,互联网技术为在线医疗奠定了扎实基础,老百姓通过网络与医生建立远程连接,能够实时获得医疗服务,大幅降低了时间成本。同时,在线病例日益普及,医生可以非常便利地查阅病人所有的信息。“智慧医疗的未来发展前景毋庸置疑。”
不过,从目前状况来看,互联网在医院的推广仍然有限。互联网企业又该如何布局大健康产业呢?
“目前互联网医疗还不能持续盈利,如何突破其中涉及到诸多有关业务流程重组、资金流调配等难题,都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调整与改革。互联网企业盈利除了要不断提高技术性能,还必须在管理模式上进行更多的创新。”肖旭进一步表示
微信公众号 IHE大健康展 阅读更精彩!